【第380期】 【閱讀教育推動小組】閱讀分享第三十二期

【KTU & KTA電子報-第380期】     發行人:陳建志理事長     發行日期:102年1月8日

【閱讀教育推動小組】閱讀分享第三十二期

培養公民意識,邁向共善的正義社會─我讀《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前金幼稚園 馮秀真老師

        2009年,哈佛大學決定把桑德爾教授的「正義」一堂課向全球公開,且上課實況在剪輯後於美國公共電視播出,甚至在Youtube網站上也能輕易地搜尋得到此課程實況,而這種大學課堂的實況播出,也是美國電視史上的第一次。 

        作者桑德爾教授後來還把課堂內容寫成《正義》這本書,利用書中的案例讓讀者進行腦力激盪,希望讀者,透過對案例的深度思考與理性思辨,能夠釐清自身的信念與觀點,而這也是本書迷人之處。

        它不在於告訴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你靜下心來思考,到底你骨子裡充斥著何種價值觀點?抱持著甚麼樣的信念,而這些信念就是不斷影響你價值取向的無形的手。


從康德與羅爾斯的自由主義觀點來看正義?

        對康德來說「正義」就是維護所有人的人權。是哪個人則無關緊要,不論遠近親疏,只因為他是人,有理性,他就值得尊重;而「尊重」是我們對人的應盡義務,不管是自重和尊重人都是基於同一個原則,只因為人是理性的動物,是對人之為人的尊重,是人權的普世價值。

        而羅爾斯關注的是社會的基本結構及其分配方式。其主張「分配正義不在於獎勵美德或道義應得,而在於回應遊戲規則確立後的合法期望。一旦正義原則確立了社會合作條件,大家就有權益享有自己依規則賺取的利益」,而其所謂的「合法期望」取決於當時的偶然環境對於供需的需求,與所謂的「道義應得」無關,同時必須在遊戲規則(稅率、新生錄取規範…)制定好之後才會產生合法期望,也才能說誰有甚麼權益可以獲得哪些報酬。

        以台灣現行的稅法觀察,政府確實有訂定一套稅率徵收標準,但民間仍普遍存在逃漏稅現象。另外,聯考或其他多元入學方案,雖訂有各式保送甄試方案或是加分措施,但事實是,真正需要被照顧的弱勢,卻未必能透過教育得到翻身的機會,其相關制度的訂定未必能夠實際彰顯社會正義。


從亞理士多德的目的論來看正義?

        亞理士多德主張「人只有在政治結合裡面,才能行使人獨有的語言能力,只有在城邦,人才能與他人商議正義與不義,討論良善人生討論良善人生的本質」。

        而參與政治的目的,是要讓人民能夠發展自我的能力和美德,審議何為共善,能做到自我治理,並關照社群的整體命運。而這樣的美德是來自於苦樂的調適,透過生活習慣的養成與身體力行,讓自身得以成為行正義之事的正義之人。

        個人從教育場域的觀察,深刻的贊同亞理士多德的觀點,從小處著手,「習慣養成」是品德教育的根本,從小開始,一點一滴累積好的習慣,久而久之「做對的事情」就會變成理所當然的義務。如果沒有好的公民教育,空有好的體制也無法順利運作,這也是台灣未來教育應該積極思維的面向,如何培育下一代成為有美德、正義、共善,又有全球視野的「國際公民」!

        每天都有許多習以為常的故事在上演,但它就像呼吸之於空氣那樣平常,以至於我們很少留意,是否要關注吸入體內的空氣,它是否有益健康?還是會危害身體?因為那樣的自然,以至於被忽略。 但是,我決定我不再忽略它的存在,因為習以為常的故事背後,有許多價值應該被重新審視。 

        「正義」應當被重視,如果我們對於周遭的人事物都能多一份關心,多一分了解,多一些差異與價值的包容,你將會發現,邁向「共善的正義社會」那是有盼望的,只要,我們願意開始行動!



【近期閱讀電子報】

1.《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第349期 101.12.12


【閱讀教學】

1.《E化閱讀教學》 新北市直潭國小 林瑛淳老師 201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天下

內容:閱讀教學策略發展、閱讀教學步驟、閱讀成效與分析....

2.《閱讀教學的四種可能》 台南市復興國中 王秀梗老師 2012國際閱讀教育論壇 天下

內容:畫線策略、摘要策略、結構策略、圖像策略

【文章分享】

1.《作家的閱讀課─ 廖玉蕙從極短篇看人生悲喜》 親子天下 2009

知名散文作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廖玉蕙,散文作品多次被選入國中教科書。她不僅是作家,也是老師們的老師。她曾在報刊上以國中課文「王冕的少年時代」為題,揭舉出一堂精采的文言文教學。

她認為,重點在於老師必須讓孩子「感同身受」,讓學生感到古文不是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之乎者也,對現代人也親切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