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期】【閱讀教育推動小組】閱讀分享第二十二期

【KTU & KTA電子報-第244期】     發行人:陳建志理事長     發行日期:101年08月29日

【閱讀教育推動小組】閱讀分享第二十二期

愛與自閉症:我讀《非關對錯》

教學研發中心 黃文欣老師

        這是一個自閉症孩子的父親,所寫的一本關於親子互動的書。三歲的小男孩,和一對年輕夫妻,有著和一般家庭很不一樣的生活,但,那並不是一齣人間悲劇,而是一段『關於愛與自閉症的無聲之旅』。

        我看過很多特殊的孩子的家長或老師,為了要了解更多關於孩子的問題,不斷的搜集資料、不斷的分析每一種情境的原因、經過、結果,並加以紀錄、討論、或看醫生、或調整用藥等情形,那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走來確實很特別。因為有愛,所以不論孩子的行為有多怪異、思考有多特殊、進步有多緩慢,我們還是會努力的去了解,每一個與眾不同的生命。我想,陪伴這些孩子長大的父母及老師,心中一定有著許多難以言喻的──擔心、盼望和不捨!

        特殊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被了解,而『了解』,這門功課,往往也是最不容易的。作者保羅的人生,因為有了一個自閉症的小孩來相遇,從此潛心研究,關於此症狀的各種醫學報告。一邊研究,一邊送孩子上特殊學校,作者很詳細的紀錄了許多他與孩子的對話、反複的動作、不一樣的思考模式等,讓讀者透過本書,能對自閉症,有更多的認識。

        三歲的小小孩,常常不說話就是不說話,不看你就是不看你,太多的生活小細節及認知學習歷程,和主流的孩子,都顯得差異相當大。書中,沒有大人對生命的怨歎,只有幽默的想法;也沒有孩子含淚的眼光,只有夫妻間濃濃的愛與相互扶持,怎麼看,都是一本充滿父愛的溫馨好書!

        進入特殊孩子的世界,不容易,因為我們對他們的世界,了解太少。當自閉症的他,不回答問題、重覆同樣的動作、一連串重覆的話語、眼光不與人交接時,我們視之為「怪異」,然而,對他而言,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大人的苦惱,是不知如何應對,不知如何和他溝通,但我們的「不了解、找不到方法」,並不能就將此下結論為「這孩子不正常」。

        如果,我們用「不正常」的眼光,教養孩子,對他而言,是一種很大的傷害。因為,我們會存有──「想辦法把他變得和一般孩子一樣」,的想法及做法。這樣做,對大人及小孩的人生而言,都太辛苦也太悲情!面對、接受、了解、尊重、欣賞,孩子才有可能自我實現。硬是要把圓柱體塞進方形的柱體中,是不可能的。所以洪蘭教授呼籲,教育的力量,是讓每個孩子適得其所,放對位子,個個都是天才,不必再恨鐵不成鋼了!

        特殊孩子的世界,和主流孩子的世界,可能是2條永遠平行的路,但身為父母或老師的人,怎忍心讓他們在人生的路上,踽踽獨行呢?所以,作者也希望再生個小孩,來和老大作伴!千萬個放不下心,是父母內心最大的隱憂!因為成長,不一定能帶來成熟,也許,他會一直停留在一個點,直到老去,那,生活與情感的孤單、無助,以後又將如何面對呢?

        2005年,《愛因斯坦孩子》一書問世,書中描述2位老師,如何帶領一群特教生,勇闖美國科學營的經過。2010年,又有《站在學生前面》一書,一個妥瑞氏症的作者,將他自己不一樣人生旅程,告白於讀者面前。這2本書,在各地都引起了相當大的迴響,尤其是對有此症的家庭或任教的老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2010年,《非關對錯》中文版也出版了,這一連串的動人故事,都在告訴世人:獨特的生命,需要你我的尊重,這是文明社會的最高價值,給他們鼓勵、關愛、機會,每一個孩子都將會──成功! 
今年五十二歲的柯文哲,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國際級的心肺重症專家。他可以讓沒有心臟的病人使用葉克膜(ECMO),維持十六天生命,再接受心臟移植,最後清醒的自己走路出醫院。至今用葉克膜救治人數超過一千五百人,是世界第一,其中包括台中市市長夫人邵曉玲。
劉軒,DJ、作家、知名作家劉墉的兒子。兩年前他有新身分,那年他三十八歲,生了女兒千千,當了爸爸;今年三月,兒子川川也來報到。

劉軒剛結婚時,他大學好友的小孩都跑跑跳跳好幾年了,哥兒們常對他說:「小孩是男人一生中最美好也是最慘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