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期】【閱讀教育推動小組】閱讀分享第二十四期

【KTU & KTA電子報-第268期】     發行人:陳建志理事長     發行日期:101年09月24日

【閱讀教育推動小組】閱讀分享 第二十四期

反核,守家園─我讀《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

教學研發中心 黃文欣老師 

        25年前的車諾比事件,可以從《車諾比的悲鳴》一書中,聞到死亡的味道,想像空氣中的輻射,如何一步步侵蝕人的身體與靈魂。在一份2011年的報導中指出,該國人民有150萬人以上,因核災死亡,在30公里圈內,至今仍無法讓人進入。《我們經不起一次核災》作者劉黎兒,同樣也揭露了日本發生福島核災之後,上百萬日本人民,至今仍生活在恐懼之中,對食物恐懼、對空氣恐懼、對生命更恐懼。核災,沒有時空之分,永遠是一場生命無法承受的悲鳴!

        核災之後,日本政府善後的態度,和車諾比事件有許多雷同點。最大的相同就是:政府極力隱瞞災情的嚴重性。不論吃的食物、住的地方、飲用的水源、甚至是呼吸的空氣, 其實幾乎都是─「不安全」,但政府總會一再改變,所謂『安全範圍』。為了要安定民心,也為了不想承認,發展核電的失敗,更無力面對賠不起的損失,因此,不停的調高,人所能承受的污染容許劑量!這是怎樣照顧人民的政府啊!「當下對健康無害!」是政府最會說的話。

        輻射落入泥土、流入海洋、進入人體,因為無味、無臭,所以食品安全完全防不勝防。在福島無法撤離的婆婆媽媽,整天就為了要到哪裡買東西?要買些什麼才安全?而傷透腦筋。經濟狀況好的人,早就走了,走不了的人,不吃輻射肉、不喝輻射奶、要怎麼活下去?原本的支持在地產業價值觀,現在完全翻轉,最好吃愈遠來的東西愈好!當檢測儀器告訴你,你種的蔬果,超過標準太多的時候,是要含淚吞下去?還是整批丟掉?生命,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呢?

        我們對核災的恐懼,會因為不了解核電而淡定。車諾比和福島核災的輻射土,因為太多,挖完後還不知道要放哪?輻射廢棄物的劇毒,我們無法像芬蘭,埋進地下400公尺的儲存庫,但目前龐大的核廢料,我們的處置安全嗎?住在核電廠附近的人,知不知道,自己每天吸進多少輻射?在安全範圍內嗎?吃輻射魚,喝輻射水,吸輻射空氣,看外部被曝的輻射小孩,長大的日子,父母心中的恐懼,再加上承受自己健康的風險,這些世代的憂慮,我們能想像,生命會變成什麼樣子嗎?福島核災,幾乎讓日本國土的3%消失,人民賠上的健康及生命,絕對是整個國家要付出極大代價的!

        風災、水災、震災過後,家園會有重建的一天;也許必須易地而生活,也許必須面對失去親人的傷痛,但─「活著,就有希望」。災民有重新再站起來的勇氣與信心,是因為對生命有盼望,知道這一切操之在己。然而,核災的後果,當下死亡的人並不多,但接下來的5、10、20年,才正是慢慢發病的開始。水、食物、空氣、泥土,相連且混來混去,安不安全,誰也沒信心。體內的輻射毒,什麼時候要發作?怎麼發作?小朋友的驗尿中含銫,長大後能不能生小孩?這一切,都還操之在己嗎?誰會替你負責?誰要替你面對?政府的賠償金,能取代你的幸福嗎?

        日本東電發展核能的真相,背後有龐大的利益、權位糾葛。擁核與反核,有時不是道德與認知的判斷,而是金錢與名聲的操弄。只有透過人民,真實了解核電與核災的面貌,才能戳破謊言,政府的真偽面目,才可釐清。表達「零核電」的訴求,是一種正義世代的公民參與,你我都不能缺席! 
今年教師節,教師工會號召全國教師一同穿上928行動T恤,抗議教育政策屢屢跳票,雖然此次行動並非走上街頭,而是留在校園訴求國家應重視教育投資,還是引起各方關切。
我很高興在《聯合報》上看到媒體願意用第二版來報導技職教育的重要。我們臺灣要從谷底爬起來,一定要重視技職教育才有可為,社會大眾一定要改變「黑手是沒有前途」的看法,父母也一定要揚棄「孩子念職業學校就是功課不好、考不上普通高中」的錯誤觀念。
日常生活經常使用的塑膠製品,可能為其他生物帶來致命危害。9月15日國際淨灘日前夕,長期投入淨灘活動的荒野保護協會舉行記者會,公布台灣歷年淨灘發現的塑膠垃圾量,並呼籲民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並加入淨灘行列,為其他物種留生路。



他從小的夢想是當農夫,可是台灣對教育的重視,卻讓他不得不走向成為一個對自己的生命沒有熱情的知識分子的道路。

就他而言,旅行只是美好人生的第一步;透過旅行看到外面的世界以後,決定怎麼為自己的人生踏出第二步,才是重要的。而他的第二步,就一腳踏進了NGO,並藉此得以實現內心對自然、農事的回歸。